看中文 > 都市小说 > 洛京拾遗 >
        裴葑是一个要么不做,要做必然达到极致的人。裴府的孙辈资质良莠不齐,既有裴崇、裴该、裴妡这样的天赋异禀者,又有裴憬这样天生愚顽的,还有裴妍这样既懵懂又通透的,可谓几种极端都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自从受邀做了裴府的西席后,对裴府的每个孙辈都非常看重,在教学上也因材施教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房的几个孩子自小天资聪颖,裴葑对他们的要求就严苛些,自他们四岁拿《山海经》启蒙始,从儒家的“五经”、《尚书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到道家的“三玄”,再到各名家史书,包括并不局限于“春秋三传”《战国策》《太史公书》等,均有涉猎。第一代钜鹿郡公裴秀一直儒道兼修,裴葑受他影响,对裴府孙辈的教育也从这两派抓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痴愚的裴憬,裴葑也没有放松教导。裴憬愚笨,光用《山海经》就学了四年,总算把日常用字囫囵记全了。之后,裴葑就拿《仪礼》来规范他的日常言行。在裴葑看来,裴憬就算内里痴傻,但若他待人接物礼仪周全,日常应答不出大错,只要裴家不败,他总能求得一世安稳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证明,这样的教导很有效果。单拿上次裴憬拜见张司空来说,日常应对自然得体,一改张华对他的痴愚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裴妍和裴妡姊妹俩入学后,裴葑对她们也寄予了厚望。他一向认为女子明智乃家学之始,一个德才兼备的妇人甚至可以影响家族上下三代的兴衰。尤其钜鹿郡公府的这两位女郎,自小颜色出众,若加以引导,则河东裴氏将来出母仪天下的“三太”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在对姊妹俩的教导上,裴葑甚至比对裴憬还要用心。平时课程以史学为主。在他看来,所谓诗词交际不过附庸风雅,女子一不用入仕二不用养望,比起这些虚名,还是知史明理最为要紧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一阵,裴頠想送女入东宫,族里最支持他的就数裴葑。裴葑一向看不上杨家和贾家。至少,他教出的女弟子,绝不会是杨后那种目光短浅的蠢妇,更不会是如今那位貌丑性妒,浪荡不堪的淫后!只是后来这事没成,反倒让琅琊王氏摘了桃子,老人家还感叹惋惜了很久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,裴葑又迎来了一位新弟子——张茂。

        钜鹿郡公府的几个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,人品、性情、学问他都有底。然而这位张郎君如何,他却是没数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张茂坐下后,裴葑一语不发,先对着张茂眯眼打量了一阵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