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束脩应该很贵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她从前听族长的娘子说起过,好像光束脩和一年就得一贯,还不包含孝敬先生的其他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纲摆摆手,拿起筷子吃饭:“我俸禄每年的俸禄是三十贯,乡下良田每年还能收三十贯左右的租金,给孩子读书花钱也是应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只要没有天灾的情况下,他也不必给朝廷缴纳税赋,按比例收的粮食卖了差不多就这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缺那几个读书的钱,也不会省这点儿钱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瑜好奇地问道:“父亲,那云端私塾到底要多少束脩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村里学堂一年一贯,县城里再怎么样也得两贯吧?

        李纲笑着道:“开蒙是一年三贯,等你将来要参加乡试的时候,进入县学读书的时候就不用花什么钱了,县学里还给你包吃包住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将书读好了以后当个教书的先生,将来也是人人尊敬、吃穿不愁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瑜闻言还有真点向往,这在古代确实是个不错的就业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古代最讲究就是尊师重道,不像他高中同学那个可怜虫,天天给那些活爹气得吃救心丸保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